30年前的1985年,全国轮胎产量只有1925万条,其中子午胎28万条;到2014年全国轮胎产量达到5.62亿条,占全球总产量近1/3,其中子午胎5.11亿条,子午化率由30年前的1.4%增长到90%,基本上已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30年来,中国轮胎产量年均增速为11.8%,产量已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位。
梳理中国轮胎工业30年的发展历程,八大特色贯穿始终。
一、坚持改革推动轮胎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轮胎工业以技术进步、产品升级为突破口,持续快速发展。如从斜交胎优质轻量、优化结构、提高行驶速度的技术改造入手,涌现出大中华、桦林、正泰、东风、黄海等5家企业“10万公里(一次行驶里程)百万套(单厂年产能)”大企业。“七五”前期,以子午胎为主,在全行业展开以产品升级换代为主的技术改造。正泰、桦林、大中华、辽轮、重庆轮胎厂等8家企业在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的帮助指导下,先后从国外引进子午胎成套技术装备,使国内子午胎技术与国外的差距缩短了几十年。同时,厂(院)联合开展的消化吸收和技术再创新,使我国轮胎工业发生了质的变化。
世纪交替之际,我国巨大的轮胎潜在市场日益现显,吸引了国外轮胎公司(包括台资企业)先后进入中国大陆,合资或独资建设轮胎厂。全球排名前10位的轮胎企业全部来华投资,据调查共计在华有23家公司,开办41个工厂。目前,外资企业乘用子午胎、载重子午胎产量分别约占全国产量的65%和30%。外资企业的进入,加剧了我国轮胎市场的竞争,但客观上也促进了内资企业的发展,提升了我国轮胎的子午化率水平。
进入新世纪,促使我国轮胎工业突飞猛进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汽车工业井喷式发展和道路条件的快速改善。全国汽车产量由1985年的43.72万辆,猛增到2014年的2372万辆;公路总里程已超过5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2万公里,汽车货运量和客运量分别占到全国运输量的65%和80%左右。二是从2001年起,国家取消了子午胎10%的消费税,加速了轮胎产品结构的调整。三是子午胎技术、原材料和装备国产化不断取得突破,大大降低了投资门槛,极大地促进了子午胎的发展。自2000年以来,轮胎行业投资子午胎势头迅猛,成为轮胎产品结构调整和扩产最快的时期。
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世界轮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中,2014年美国《橡胶与塑料新闻》全球轮胎75强企业排名中,我国大陆轮胎企业占29席,其中中策橡胶集团连续两年排名第10位,10家企业进入前30名。
在30年发展中,与轮胎生产紧密相关的橡胶、炭黑、助剂、骨架材料和机械模具等产业上下连动,积极配合,共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技术创新取得新成效
技术创新是推动轮胎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行业发展标准先行,为此,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组织、轮胎分会参与,先后制定了《复合胶自律规范》、《子午胎工艺技术若干规定及检验办法》、《绿色轮胎技术规范》、《轮胎标签制度研究》、《绿色轮胎原材料指南》等行业自律规范,参与了《轮胎经销企业经营规范、理赔要求》和《轮胎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国家标准或规范,引领轮胎行业绿色发展。
轮胎企业根据上述规章制度,坚持在轮胎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上不断创新,采用计算机平台和先进的工艺装备,以及分析测试、检验等方法,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取得可喜成果。自1985年以来,全行业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达58项,荣获原化工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60余项。
其中,三角集团与天津赛象联合开发的“巨型工程子午胎成套生产技术和装备”2007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橡胶院和荣成橡胶厂研发的“30万套子午线轮胎项目”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双钱、中策、三角、玲珑、风神、华南、双星、贵轮、赛轮、万达和金宇等轮胎企业生产的低滚动阻力轮胎先后通过美国环保署Smareway认证,形成了我国载重子午胎在世界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优势。乘用子午胎高性能、超高性能和绿色环保轮胎研发取得了良好成果,玲珑公司研发的“超低断面抗湿滑低噪声乘用子午线轮胎”201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航空轮胎从最初仿制过渡到自主创新,近30年来,我国航空斜交胎在设计、制造、试验等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曙光院、三橡、银川等企业先后开发出近200多种规格的航空胎,基本满足国产飞机配套、维修需求,部分规格可满足进口大型客机(波音/空客系列)维修需求。曙光院研发的“波音737飞机配套航空轮胎”1999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院研发出我国第一条航空子午胎,并获得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颁发的适航认证书(TSOA)和国内民航总局(CAAC)颁发的适航认证书(CTSOA)。
技术创新需要人才,轮胎行业和企业十分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已形成了一批老中青相结合的技术人才和经验丰富、操作水平较高的技术队伍。2006年7月,双钱集团隆有明等26人获轮胎行业优秀科技带头人称号,三角集团徐玉红等97人获优秀工程师称号,风神股份郝建忠等181人获优秀操作工称号。2009年9月,中橡协授予北橡院陈志宏等3人为科学发展推动者、三角丁玉华等14人为橡胶工业科学发展带头人、双钱集团钱瑞瑾等23人为橡胶工业科学进步有功专家。
从行业发展看,轮胎行业和企业必须进一步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前沿新技术,特别是在关键技术上要有新的突破,有更多自己的原创技术。同时,必须进一步健全集聚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激励机制,创造人尽其才的人文环境。
三、结构调整迈向中高端
围绕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轮胎行业和企业不断加快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以精减优化组织结构,促进轮胎产品升级换代。一是资本结构日趋多元化。国有、外资、民营等多种形式并存,促进了轮胎工业发展。二是产业规模快速扩大。目前,我国能够生产子午和斜交两大系列的载重、轻载、轿车、农用、工程、工业等6大类轮胎,规格品种达2000个以上,基本满足市场的需求。三是产品结构调整加快。轿车和轻卡子午胎基本实现无内胎化,高性能轿车子午胎产品获得长足进步;卡客车子午胎无内胎品种比例不断提高;工程子午胎和农业子午胎实现“零”的突破,巨型工程子午胎打破国际垄断。
轮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低水平盲目发展的问题,造成了产品结构性过剩。如何化解产能过剩引起了全行业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双钱、中策、三角、风神、玲珑、贵轮、双星、赛轮等企业带头淘汰落后产能,压缩低档次普通型子午胎和斜交胎产量。目前,除斜交工程胎外,普通斜交胎正以每年3%的速度下降。
四、智能制造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促进了轮胎企业运行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行业中先后有风神、中策、双钱、三角等30多家企业,约5000家轮胎经销商和零售商应用V6.0版和MES体系,提高了轮胎生产、销售、仓储管理、售后服务的效率,降低了能耗和生产成本。
生产效率方面,应用《轮胎企业计划高度一体化系统》,企业降低库存资金占用20%以上,提高产量3%以上,减少生产脱节时间5%以上;应用《硫化群控网络系统》,轮胎合格率提高0.1个百分点,设备故障修理等待时间和更换模具等待时间各缩短50%。
节能降耗方面,应用《轮胎企业能源计量监控管理系统》,年节省能耗0.5%以上;应用《先进密炼系统》,提高炼胶质量合格率1%以上,缩短混炼时间2%以上。中策橡胶集团、风神、玲珑、飞驰、南京锦湖、江西(泰丰)等企业由于节能减排业绩突出,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表彰。
质量管理方面,应用《炼胶质量信息集成与管理系统》,产品质量检验时间缩短1分钟;采用RFD无线扫描判断物料,减少质量事故98%以上。
售后服务方面,应用V6.0版和MES系统,可将误赔率降低至1%以下,平均每个经销商可减少统计报表岗位人员2名以上。
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软控科捷机器人公司和巨轮股份公司成功研发多项应用工业机器人的轮胎生产工序生产线,实现了轮胎胎坯从成型、硫化、检测、仓储全过程的智能输送和半成品质量提升,可提高生产效率10%,降低人工成本50%。如中策橡胶集团(建德工厂)胎面生产线应用AGV智能化输送系统,不仅一条生产线可节省劳动力12人,提高生产效率30%。
五、铸造知名品牌提升竞争力
经过30年发展,我国自主品牌轮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载重子午胎十大民族品牌双钱、三角、朝阳、风神、玲珑、前进、万力、双星、成山、黄海在2004年和2007年两次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12~2015年,先后有6家企业的乘用子午胎、4家工程子午胎、4家无内胎载重子午胎和5家无镶钉雪地胎被中橡协列入“推荐品牌产品”名单。
但是,目前我国轮胎企业品牌建设还仍然参差不齐,一些企业产品特色、品牌亮点不突出;与跨国公司知名品牌相比,国产轮胎在技术、品质、价格和知名度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轮胎企业要把铸造知名品牌放在重要位置,把技术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建设作为品牌培育的抓手,增强自主品牌轮胎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六、走出国门开始国际化经营
在国家走出去战略框架下,一些轮胎骨干企业审时度势,开始国际化经营。赛轮集团在越南设厂,已形成年产780万条乘用胎和1.5万条工程子午胎的产能;玲珑国际轮胎(泰国)有限公司2014年2月一期工程投产后,二期项目正紧锣密鼓施工,届时将形成年产1300万条高性能子午胎产能;中策橡胶集团在泰国投资建设年产500万条乘用胎项目,预计2015年三季度完工;青岛森麒麟公司在泰国投资建设年产1000万条乘用胎工厂已开始启动;另外,三角、双钱等企业也在寻求境外投资建厂。
七、政策扶持推动轮胎发展
在产业政策方面,国家工信部先后于2010年和2014年颁布了《轮胎产业政策》和《轮胎行业准入条件》。特别是与行业准入条件相配套的轮胎企业公告管理办法今年年3月1日起实施,对符合准入条件要求的企业将作为相关政策支持的基础性依据。
在税收政策方面,1994年国家实施税制改革时,对原本并非是消费品的汽车轮胎加征10%消费税,造成轮胎企业出现亏损或停产。在行业的强烈要求下,国家于2001年1月1日起对子午胎免征消费税,对翻新轮胎停止征收消费税,从政策上扶持子午胎发展,使轮胎行业起死回生。2006年4月1日,国家将斜交胎消费税由10%调到3%,2014年11月25日,最终取消汽车轮胎消费税目。
在复合胶进口关税方面。经协会和企业共同努力,2009年财政部将我国从东盟9个国家进口的复合胶关税税率从5%降为零。
行业人大代表为争取政策建言献策。除了争取上述政策外,还就《橡胶轮胎低碳、绿色、环保、高效》、《推动绿色轮胎发展》、《加快杜仲胶产业化发展》和《推动轮胎试验场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给予回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八、放眼市场绘制强国建设路线图
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轮胎后市发展应从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向提高品质、效益和差异化上来,紧盯国际轮胎市场发展潮流,大力发展绿色轮胎,努力建设轮胎强国。
1、加大科研项目开发力度
项目名称 |
项目内容 |
完成时间 |
预期效果 |
绿色轮胎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 |
①从结构、配方、工艺、装备和测试等方面对绿色轮胎性能指标进行技术研究,并形成产业化生产。第一阶段绿色轮胎产量占子午胎产量50%,第二阶段绿色轮胎产量占子午胎产量80%。②开发智能轮胎,并实现产业化生产 |
“十三五”末完成第一阶段;2020年完成第二阶段 |
①形成绿色轮胎系统化研究发展体系。 ②随着国外技术标准或法规制定和提升,我国轮胎产品技术指标也随着欧美发发达国家要求同步提升。 |
乘用子午线轮胎全自动化生产线项目 |
主要实现:胎胚输送系统自动化、成品轮胎实现自动汇总、输送和自动修毛,自动分拣、自动检测、分级、入库。 |
“十三五”期间 |
半成品物流高度自动化,产量将提高10%,同时大大提高动平衡均匀性检测的一次合格率,降低外观不良率,达到世界一流轮胎自动化生产水平。 |
2、推进战略合作形成大集团公司
由3~5家龙头骨干轮胎企业为主体进行战略合作,用3~5年时间形成年销售额达到70亿美元(420~430亿人民币)的大集团公司;在“十三五”末,争取有2家企业进入世界轮胎排名前10名;提升产品技术附加值,到“十三五”末轮胎行业每年新产品销售额增加3%,新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15%。
3、提升轮胎经济指标
“十二五”末与“十三五”末对比,轮胎行业人均销售额由120万元增至148万元;研发费用占销售额比例由1.4%增至 2%;节能降耗,每吨标煤能源产生现价工业值由17.5万元增至18.5万元;用水重复利用率由80%增至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