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作为车辆行驶的必备工具,体现出不同的种类,由于其材料属性、制作方式的不同,产业拥有不同的适用领域。总体来说,目前轮胎产业涉及轮胎生产研发、终端平铺销售、轮胎维护、轮胎翻新再制造等各个行业。轮胎产业在经历了2012年各种“变故”之后,还需多方协调,达到均衡发展。
回忆2012年的发展,我国轮胎行业经历了销量衰退、原材料成本下降、利润随之温和增长、美国“特保案”到期、欧盟标签法正式施行的各种悲喜阶段。各个阶段对每个竞争实体来说影响都是不同的,2013年各主要国际轮胎品牌在我国大批建厂,预示着跨国集团对轮胎行业各种领域的摸索已经形成了一定规划,预计各种项目的投资将加速产业集群发展;中小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市场需求量决定着其研发驱动是否充足,产业资本的多元化将加速其细分、布局市场的能力,使之也具有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总之,业内不同发展层面的企业发展步伐不一,产业内部各个领域的企业也需相互协调、均衡发展。
轮胎行业要实现健康、有效地成长,需要控制产能、实行政策性而非资金扶持、稳定原材料市场、增强回收管理力度,甚至可以尝试利用循环经济模式调整产业方向,彻底处理结构性过剩局面带来的压力。这些措施、方法要及时、果断,充满坚定信心和不断完善的规划。
我国在2010年即由工信部颁布了《轮胎产业政策》,限制、规范、引导行业卸掉发展重担,扩充发展实力。其中,对于各种汽车的子午轮胎项目进行产能限制,企业至2012年不允许再扩建、新建轮胎项目。其次,扩产投资过热现象升温,严重超过了十二五规划的数量。这种状况使一些企业醒悟过来,开始调整生产计划,降低投资和生产风险。再次,产品结构调整的日趋紧迫性。淘汰落后产能,消化部分产能,使斜交轮胎企业部分破产、转产,大大减轻了行业的负担。
以上各项政策均有助于行业消耗多余库存,走向健康发展路径。若是我们从环保角度看,行业的发展还应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力求获取更大的效益指数,使低消耗、高产出的现状扩大化,以成为整个产业“轻装前进”的突破口。将来,轮胎产业转型的力度会更加深入,而及时调整,不遗余力的规划、引导,将成为政府干预的主要方面。投资也将不再作为最大驱动力。我们应让市场充分发挥其活跃性,使它各种因素能够积极显现,使竞争力能够日益向科技发展,向循环经济体系进发。
本文来自》炜盛胎面胶》行业新闻